(2008年6月21日)
各位代表!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欢迎教代会、工代会代表以及列席本次会议的各方面的同志提出意见。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我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新阶段,我校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实力,为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03年2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五年来,学校党委认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的决策形式。既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又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共召开14次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学校重要工作。坚持统抓大事、总揽全局、凝聚共识、注入动力,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从国家发展大局思考问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着力巩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人心,共同奋斗。在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党委始终强调要立足国情,将学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能力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学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效的第一标准;坚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切实强化了“一个根本、 两个中心、三项职能”即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精心谋划学校发展。为了推进落实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决策,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研究和细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努力探索学校发展道路;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并不断完善了“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为重点,加强团结,加强管理,加强改革,千方百计保障资金投入”的“1231”工作思路。这个工作思路的不断落实对于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党委还注意把握发展节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产业、财务、后勤和人事制度“五大改革”,初步积累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有益经验。
在办好大事、 解决难事的过程中推动学校全局工作。五年来,学校在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少大事和难事。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艰苦斗争中,学校党委、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经受住了考验。2005年9月,学校迎来百年校庆,党委抓住有利契机,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民主讨论、科学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凝练和确定了新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旗和校标,丰富了校园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内涵。在迎接百年校庆的过程中,学校党委始终强调“活动为体,学术为魂”,加强对内对外学术交流,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2006年以来,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迎评过程中,党委将学习科学理论与抓好以教学评估为首要任务的一系列大事、要事紧密结合起来,扎实稳健地推动工作,凝练了“以农立校,兴教为民,解民生之多艰;教研结合,以研促教,育天下之英才”的办学特色。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五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7年底,全校共有23个分党委,472个基层党支部,8021名党员,五年累计发展党员6855名。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不断振奋,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治校理教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健全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和处级干部每年撰写理论学习体会文章及优秀文章评选表彰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 健全校、 院两级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珍惜团结、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按照改革创新的要求,大力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对全校非选举产生的正副处级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先后两次开展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工作,强化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加强了干部轮岗交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明确提出了“三个是否有”的定性考评要求,即“是否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否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同时细化考评要素,建立了定量考核评价新体系。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了干部学习培训档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与广大教职工及青年学生的紧密联系。
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按照上级部署,2005年下半年我校集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委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充分依靠群众,各级党政密切配合,使党员人人受到教育,形成了“党员争先进,学校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努力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建设的文件要求,把握新时期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不断形成从学校党委到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系统,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选好配强分党委书记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创造性地实施教职工党员日常组织生活与期末集中组织生活相结合、党支部活动立项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党的组织生活内容与学校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广大党员和全校师生一道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灾区抗震减灾、恢复生产出谋划策。党员们还纷纷通过党组织表达支援灾区的心愿,交纳“特殊党费”近百万元。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努力加强“教育者的教育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党的重大理论和重要决定,领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等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基层”的路子。讨论制定《师德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认真总结“曲周经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积极倡导服务“三农”、强农兴国的敬业精神,艰苦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广大教职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增强,精神更加振奋,人心更加凝聚。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媒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学生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以人为本、 成才第一、德育为先”的核心理念,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德育管理体制,整体推进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党建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和以“入党率”“毕业率”“考研率”“就业率”“及格率”“违纪率”为核心量化指标的德育工作格局。学生德育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党的组织发展做到规范程序、 提高质量、永葆先进。本科生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班有党员、三年级以上班有党小组或党支部。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国情,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生“红色1+1科技行动”,积极选派“大学生村官”。坚持举办“名家论坛”,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围绕百年校庆、迎接奥运等开展了大量志愿服务。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依靠师生办学,校园民主建设不断推进。始终坚持民主办学方针,加强党委对统一战线、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离退休教职工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各方面组织和人员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民主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2003年成功召开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代会。健全教代会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坚持实施教代会听证制度、年会制度、二级教代会制度等,教代会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8年4月又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重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探索建立了统战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421模式”,调动各民主党派和侨联、台联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统一战线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和侨联、台联也在相应系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坚持每年为老同志办实事,努力加强离退休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关工委”、老教协、老科协等社团在校内和校外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发挥了共青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按照“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的要求,积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三) 坚持真抓实干,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经过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师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校园安定、和谐、团结,学校呈现出“人气旺、事业兴”的好局面,步入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新阶段。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构建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本科教育体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的成人教育体系。本科教育教学确立了“ 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研究型、学分制”的改革思路,生源质量有所提高。着力加大投入,教学条件和实践实习条件显著改善。启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实验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实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7项;国家精品课程10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6门;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全校共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7篇;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坚持“顶天立地”方针,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以提高SCI、EI等国际论文数量和质量为突破口,加大各种激励措施,大力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面向“三农”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4.3亿元,发表SCI和EI等收录的国际论文2700多篇,授权专利390多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7项,教 师 发表论文质量显著提高,数篇论文在SCIENCE、NATURE、CELL杂志上发表。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累计超百亿元。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抓住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和实施“211工程”的历史机遇,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学科体系趋于合理,目前我校学科已覆盖到10个门类,逐步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到多科性大学的转变,并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原有19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7年获批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共涵盖24个二级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人才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党管人才,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列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全员聘任制度,对党政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提升新补充教师的学历层次,控制本校毕业生的留校比例,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加大对引进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2003年以来,累计引进优秀人才56名,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聘请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130余人。建立了两个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目前我校专任教师在教育基本规模编制中所占比例达到62%,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6%。2007年,武维华、李宁教授分别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和谐校园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把基础条件建设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根据学科特点对两校区进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了校园基本建设。“316工程”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实际完成55万平米的建设面积,奥运体育馆、四栋学生公寓、一批教工住宅、工学大楼、信电大楼、生命科学大楼的竣工和投入使用,使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烟台研究院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运行良好。校园网络已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科研场所及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图书馆文献总量增长12%,年购书量增长4 倍多。校办产业在改制中健康发展。建立1000亩的上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完成涿州农场2万多亩土地的确界等,使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随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增强,校园民生问题、科技创安、应急处理能力等也都有了进一步改善。
过去五年学校党委领导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4年我校荣获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称号;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又通过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复查。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为了实现学校事业持续发展,党委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事业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扫清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实现学校新的更大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学校各项改革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从实际出发,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努力取得实效。
三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维护领导班子团结、提高决策水平的基本保证。特别注重建设一个团结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提高治校理教能力。
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的发展以全校师生为力量源泉。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办好学校。同时,要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校园民生。
五是始终坚持团结奋进。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发进取、干事创业,是实现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主心骨。
五年工作的体会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学校各项工作、 保证事业发展的一条红线,以学校发展的实际成绩赢得群众的信任,以推动学校发展的程度作为检验学校党组织先进性的尺度。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迅速攀升的五年,是为学校未来发展夯实基础、积聚能量的五年。本届党委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广大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上级党组织,向各级领导,向全校党员,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向全校师生和全体离退休教职工,向所有校友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精心谋划学校发展蓝图
当前,世情、国情、教情和校情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的发展既面临多种严峻挑战,更迎来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谋划新战略,确立新目标,争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水平的竞争。这就需要我们把学校发展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知识创新日新月异,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在全球展开,世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与资源安全问题的凸显,再次推动着国际社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广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世界农业与国际现代科技发展新趋势,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当今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院校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力资源占绝大多数,在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农业高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兼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优先发展教育放在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之首,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正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优先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工程,这些都给我们谋划未来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学校过去五年的蓬勃发展,使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为我们谋划未来赢得了主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比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老矛盾,但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 新矛盾。总的来看,与学校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学校今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的思想观念亟待不断更新,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小农意识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思想还不够解放;学科建设的创新组织体系尚未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够,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层次拔尖人才依然不足,缺少国际公认的世界领先学科,缺乏大师级人才和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办学经费尚不能适应我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的现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管理部门对工作规律的研究不够,执行力和协调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的实现。理性地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力求在新的发展阶段, 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再上新台阶,争取跻身于全国高校前20位之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要逐步形成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相适应、富有特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体系,学科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其中有5~8个学科成为国际知名学科;要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教育教学水平跻身于全国高校前列;要建成若干个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带动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科学影响和产业带动意义的重大成果,总体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稳居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列;要造就若干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要实施国际化战略,使学校国际化程度达到新水平,国际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国际交流明显扩大;要大力加强校园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制度;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要大力加强校园民生建设,改善师生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社区。
未来五年的总体部署是: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核心竞争力建设与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这是在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学校发展跨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即从“夯实基础、积聚能量”阶段进入“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中,对学校科学发展战略新的认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要放在国际竞争的格局中定位,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谋划,放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考虑,坚持“发展、创新、和谐”,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是: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内涵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前几年,基于学校相对薄弱的发展基础,重点抓招生规模和基本建设等外延性的增长,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统筹考虑学校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把发展建立在学校各种资源可承载的范围内,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是内涵发展的核心,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全方位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拥有一流学科,而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人才的支撑。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比较,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学科竞争力不强、 高端人才匮乏。学科建设要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有可为”的原则,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占领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地。队伍建设要着力加强高端人才建设工作,把积极引进和大力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造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带动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三大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校园民主建设是学校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基本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努力开发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资源,突出创新文化,彰显大学精神,这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强劲动力。校园民生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改善民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校园和谐稳定,学校各项事业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加强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建设,使学校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首善之区。
三、 重点突破,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关键作用。核心竞争力建设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学校工作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要有新提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要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继续稳定本科生规模,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生源质量。改革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培训,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学科建设要有新突破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促进良好学科生态的形成。全面提升和建设农学和生命科学的学科群,有重点地建设和发展工学学科群,有针对性地强化基础学科,抓紧建设有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科群,积极扶植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认真组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集中力量,努力建设若干个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抢占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和新型技术的制高点,保持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领先地位,努力再新增1~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创新,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使学科竞争力有明显突破,学科创新能力有明显突破,学科建设机制有明显突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强校要有新进展
人才资源的竞争是国内各大学之间竞争乃至国际大学间竞争的制高点,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继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适度增加教师队伍总体规模,建立合理的教师结构。着力引进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与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团队建设,造就人才高地。高度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进一步完善职员制,制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不断拓宽管理队伍的国际视野和宏观思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实验技术队伍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学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重视学校各级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各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四)创新科研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要有新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体现。要继续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创新科研发展模式,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型重大课题的申请立项,要发挥“纵向”优势,扩大“横向”合作,努力开辟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人文社科研究。科技工作一方面要在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前沿领域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在生命科学等重大基础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要注重应用技术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在为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能源材料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供技术支撑方面做出新的贡献。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着力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积极发挥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强化精品意识,在注重成果数量的同时更强调科技成果的质量,积极促进一流科技成果产出。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基地、实验站的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积极创新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研项目运行机制和创新团队建设机制。
(五)加强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工作,服务社会职能要有新拓展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要树立“以服务求发展”的新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带头为地方经济、为行业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认真落实学校已经颁布实施的“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鼓励教师和研究生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加强涿州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重视烟台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新贡献。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支援抗震救灾,帮助灾区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六)推进国际化开放办学战略,国际合作要有新成效
国际化既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准确把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引进世界一流人才,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学分互认、教师互换、课程互通和学位互授。积极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办好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使学校成为世界著名学者学术交流的中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七)加强学校资源合理利用与高效管理,节约型校园建设要有新举措
充足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寻求并形成新的财力增长点。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逐步扩大社会资源。筹建教育基金会,努力发挥作用,积极筹措社会资金。要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学校资源。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大做强校有产业。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降低发展的资源成本。逐步推行学校物质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物质资源占用者的经济责任约束。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统筹兼顾,推进校园民主、校园文化和校园民生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从校情出发,不断扩大校园民主,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着力改善校园民生,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完善和加强党对学校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要增强紧迫感,深化对校园民主、校园文化和校园民生建设规律的认识,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这三大建设的各个环节。我们要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重点加强校园民主建设,以传承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解决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加强校园民生建设,努力形成学校建设人人参与、校园和谐人人尽责、事业发展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不断扩大校园民主,进一步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加强校园民主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要求的重要举措。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校、民主办学有机统一,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通过不断扩大校园民主,尊重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中心工作、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切实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要结合学校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推进校园民主制度建设。
要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注意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做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协调使用。进一步明晰机关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各专门领导小组、委员会在决策中的作用,严格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坚持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一个尊重劳动、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心齐气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指导思想,注重发扬基层民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统一战线、群众团体与离退休教职工以及校友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继续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权力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老年大学、“关工委”、老教协、老科协和其他离退休教师社团组织的作用,努力为他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条件支持。进一步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的工作力度,统筹规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积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加强华侨、华人及其眷属工作。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贡献力量。
(二)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形成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先进的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学校学术创造力、人才培养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坚持先进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立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和校园文化内容体系,使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要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基础建设,包括统筹规划推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基本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学校先进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繁荣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校园规划,逐步建设和利用好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做到师生文化活动有场所、文化创造有平台、文化育人有阵地。进一步总结和弘扬学校百年优秀文化传统,重视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鼓励和支持学校历史文化研究。坚持举办好“名家论坛”,继续推动先进文化进校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先进事迹,倡导科学精神,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师生健身活动,支持离退休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重视培育和发展师生文体活动社团组织,创作优秀校园精神文化作品,在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先进校园文化只有在交流和传播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要立足学校,带动社区,面向社会,服务人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积极组织“ 三下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持。继续开展军地校“三方五家”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三)着力改善校园民生,统筹解决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在学校加快发展中统筹加强校园民生建设,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心愿,是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和利益协调机制。要教育师生认识到学校事业快速发展是实现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校园民生建设必须靠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继续加强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适应新的要求,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建设优美、宜居的校园环境。要更加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教职工待遇。要重视提高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健全离退休教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关怀。继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后勤战线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意识,完善后勤运行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学生宿舍、食堂的管理和社区环境建设。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加强校园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保健医疗服务水平。
五、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于教学、 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保障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进程中,要使干部党员的思想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加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校、院、系三个层次的理论学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分析和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大兴学习之风,认真完成年度学习要求,坚持年终考评考学制度。
要认真开展好即将进行的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使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以科学发展为指导、齐心协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第二阶段目标上来。围绕学校发展新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定期确立若干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干部教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推出有分量和深度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着力促进干部教师思想观念创新,为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二)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做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不断加强治校理教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学校工作的能力,管理学校事务、促进校园和谐的能力,加快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民主决策的会议制度,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多谈心多沟通,提高解决班子自身矛盾的能力,保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委全委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制度,有效形成学院党政共同负责、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职责管理和监督保障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绩”的优良作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考验,以日积月累的实际成绩促进学校发展。
(三)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加强基层党建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文件精神和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健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各分党委委员会建设,积极发挥承上启下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增强党的活动实效性和吸引力。完善教职工党支部在院系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积极与新的专业方向、学科团队、平台等对应建立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分党委和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及考评办法,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要在迎奥运等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要切实加大在各院(系)中青年教师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严格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落实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带动校园民主。按照十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从本次代表大会开始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要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经常性作用的机制和制度;建立和完善提案制,不仅要把大会期间的提案工作做好,而且要把大会闭幕期间的提案工作做好,使提案制成为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坚持把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摆到经常性的议事日程上,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师生思想实际,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年度化、具体化、实事化、人性化。坚持师德为先,强化师德考核,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四)坚持“巩固、提高、创新”,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始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把贯彻中央16号文件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创新”,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学生党建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和“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党校工作,健全校、院两级办学体制,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化。健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加强院(系)共青团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跃校园文化,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加强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进研究生党团建设,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推动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校园氛围。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建设。要以“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奥运,一定要出色、圆满地完成奥运会各项任务,使青年学生在参与和奉献中成长。
(五)坚持以党风带校风,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党。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学院的政治责任感,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机制,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和谐学院建设深入发展。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使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充满人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党员真正把党组织当成党员之家和情感归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不断增强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亲和力,成为值得党员和群众信赖的主心骨。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建立联系人才、联系党外人士、联系青年教师、联系困难群众、联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制度,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以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激励人,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培育人,以真诚的同志式的关心温暖人,以党员干部自身的表率引导人,形成和谐而充满活力的集体。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倡脚踏实地,力戒好高骛远;提倡求真务实,力戒心浮气躁;提倡勤俭办学,力戒铺张浪费。要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持校园长期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中共北京市委和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振奋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的突破,共创中国农业大学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