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6日)
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任务
这次大会是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欢欣鼓舞,奋发向上,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代表大会,也是在学校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总结1995年合校以来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绩与经验,深入思考建设一所什么样的中国农业大学和怎样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近期规划和工作思路;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动员和团结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七年来的成就
——办学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7684人,比1995年增长1.26倍。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13.3%提高到16.8%。本科生新生第一志愿率从1996年64.56%提高到2002年92.89%。学校教育事业总收入2002年达到83084万元,比1996年增长8.4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002年达到90587万元,比1996年增长3.2倍。
——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数量增加,水平明显提高。我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了“九五”期间的建设任务。目前,我们拥有19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部(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中心、3个部级中心、2个部级质量检测中心、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0个博士后流动站。
——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校年到位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2219万增加到2002年的1.59亿元,增长了6.2倍;主持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在全国高校中列第三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320多项,经费总额在全国高校中列10名左右;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专题80余项,“863”计划38项,攀登计划、丰收计划、跨越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及部重点项目和专项16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部(市)级奖励100余项;推广七百余项实用技术成果,服务“三农”,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实施了新的教学改革计划;创建了“两段式”培养模式和“三平台”课程体系;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22门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多媒体教学已普遍展开;教材建设也有了一定进展。学校对教学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2001年起连续两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教学基础条件。获得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项和教育基金资助、教改资助项目等120余项。公共英语教学成绩明显,大学生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有了较大提高。
——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我们坚持以战略眼光、政治高度重视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加强“两课”建设;积极组织学生“三下乡”、“博士团”西部行、科技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的思想;大力支持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军训育人;制定和实施新世纪素质拓展工程,开展素质教育试点班工作,坚持开展“文化节”、“科技节”活动,促进了素质教育。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政机关机构设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院系调整迈出了很大步伐。经过两轮改革,党政机关由35个处(部)精简为17个,减少了51%;正、副处级干部职数从97个精简为55个,减少了43%;机关人员从553人精简为258人,减少了53%;最近,又进行了副校级行政班子换届公开竞聘,开创了我国高校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一个成功先例。学校比照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将原有19个学院合并为13个学院,并对学科专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目前,我们实现了统一领导指挥、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机构设置、统一聘任干部、统一规划建设,学校内部管理关系基本理顺。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较早实施了“新世纪人才工程”,增加投入,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力度;改革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强化岗位聘任,以岗定薪,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引进归国留学人员36人,引进出站博士后47名。目前我校有中科院院士5名、工程院院士5名,“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专家6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1995年11.8%提高到2002年32.2%。
——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工作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校园面貌有了大的改观。1995年以来累计完成基建投资5.8亿元,竣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比原有41万平方米增加了61%。同时,教职工生活待遇不断改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加强和改进校园网建设,推进了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集中开展了文明校园建设,共拆除危旧房屋、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等3万多平方米,改造装修各类用房20余栋,新建草坪和绿地8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得到了整治,顺利通过了北京市“文明校园”验收。
——国际科教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我们建立校际联系的国外院校,由合并之初的20余所增加到目前70余所。作为全国五所试点院校之一,我校获得一定的外事审批权。七年来,学校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讲学、合作研究、执行项目、访问交流等1400多人次,接收留学生和短期进修生累计近400人,以国家公派、单位公派等形式累计派出近2000人次。
——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加强,群众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学校领导体制先试行校长负责制后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健全了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校处级以上干部党性党风教育、“三讲”教育与“‘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七年来,我校共发展党员3169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3400多人。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重视并发挥教代会联席会、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加强了对全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和侨联、台联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每年为老同志办几件实事,注意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坚持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时处理好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了学校的政治稳定。
七年的不足与经验
一是改革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没有及时抓住发展机遇,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不够大胆。二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管理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够高。三是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很不平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七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学校党的工作只有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结合办学实际,努力做到四个“必须”,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校发展作为党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
——必须持之以恒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团结,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远景目标与"三步走"战略
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在2001年制定的学校《“十五”计划纲要》的基础上,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借鉴国内外农业大学特别是世界知名的以农为特色的大学的成功经验,按照使我校成为培养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三农”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成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和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民特别是农民富裕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教育及科技交流的重要桥梁的总要求,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到2020年把我校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
从现在起至2005年,是发展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基本稳定现有办学规模,着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从2006年到2010年,是发展的第二步。努力实现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稳居全国前15名左右,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科学、动物科学和农业工程等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大学。
从2011年到2020年,是发展的第三步。高水平、研究型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标准;学科结构优化,门类比较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农为特色的若干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教学、科研活动的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数量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准。
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
——以“211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学科建设。确保学校现有的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进一步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学科,组建若干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争取全国重点学科增加到25个左右,其中6、7个“重中之重”的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善培养计划,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和我国科技发展规划,在继续发展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要加强理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通过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争取产生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无论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要关注发展的最前沿,关注国计民生,努力对推进科技革命和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要坚持以提高现有教师综合素质为主,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同时加快引进海内外优秀拔尖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进一步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对管理干部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通过在职进修、换岗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觉悟和水平;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素质优良的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确保“316工程”的实施。新建教学科研用房16万平方米,新建教师住宅16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宿舍16万平方米。要朝着建设一个智能的、生态的和富于人文气息的现代大学校园的目标,精心设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建设上庄、涿州等教学科研基地及曲周、吴桥等一批校外试验站。
——加速发展科技产业,增加学校经济收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发展校办产业,加快培育强势企业和拳头产品,创农大品牌,争取在2005年实现校办产业产值超10亿元,年上交学校超5000万元。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合作办学的水平和质量;逐步增加外国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数量;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民间基金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与产业合作,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
“1231”工作思路
贯彻“1231”的工作思路,即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为重点,加强团结、加强管理、加强改革,千方百计保障资金投入。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凡事要向前看、想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事情,困难再大也要扫除障碍,努力去做;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事情,不要去争论,更不要去做。
——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在学科建设中,凝炼正确的学科方向是前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核心,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富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团队。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校园。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强团结、加强管理、加强改革,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力量源泉。
团结就是力量。全体党员、全校师生员工都应当倍加珍爱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事业为重,做团结的有心人、团结的守护人。要主动加强协作,扩大资源共享,积极发挥学校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综合优势。
管理也是生产力。各级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做到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有效管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建立健全制度,激励和鞭策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不懈怠、不自满,始终勤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思想观念要永不停顿。要发挥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积极促进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现代大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创造美好未来的积极性,在深化改革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资金投入是实现目标的保障。我们要想方设法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既要争取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等上级部门的支持,又要争取其它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海内外校友及各界人士的资助。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做到不断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适应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要做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决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妄自尊大、妄自菲薄的思想,坚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创新。
要继续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校院系三个层次的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干部、教师、学生在新时期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的新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诚信为基石的人格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度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进一步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使“两课”教学改革更加富有成效,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的作用;要增强阵地意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校园文化阵地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四大媒体的建设及管理,加大网络正面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设网络文明,弘扬先进文化,抵制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文化对学校的腐蚀;要支持工会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校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自觉性,提高总揽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学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有力的指挥部。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学校要切实加强院系部处的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逐步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健全领导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党内民主生活,按期召开分党委、党总支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分党委委员会;加强党支部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质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组织发展制度,完善党校培训体系,形成全程培养机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在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本科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达到30%左右;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宣传和表彰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切实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分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开拓创新、执政为民的意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服务群众的意识,继续推进党风建设制度化,特别是招生、基建、财务、采购等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要加强审计工作,发挥其对学校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既广开民主渠道,又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集体研究、科学决策、有效组织、令行禁止,把正确的决策变为广大群众的建设学校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广大群众同心同德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而勤奋敬业,共同前进。今后,要定期召开教代会,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审议和监督。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让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群策群力办好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关心离退休老同志,使他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同时发挥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为学校和社会再做贡献;继续办好老年大学。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呼声的作用,使之成为党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住房等制度的改革,体贴群众的疾苦,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尽量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步改善教职工及学生的工作、学习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校园社区建设,创建安全、和谐、稳定、文明的校园。
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安全和稳定十分重要,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要十分重视安全,自觉维护稳定。
——根据资料整理。